事实是什么

说起事实,可能任何人都知道是什么,但是如果说要真正的面对事实,理解事实,那是另一回事了。有句话说的很好“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很多的东西,明明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容易视而不见。这里面的原因,我觉得这本书说得非常好,是“人们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天然带上了自己的情绪。情绪对人们观点的左右程度太大了。

而事实,应该是可以通过客观规律表现出来的,例如数据,图表等。但是问题在于,数据或图表如果是别有用心的人整理的,反而会让事实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而现实社会的噪声又非常多,因此要做到掌握事实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如果在分辨过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就会对于一些信息不加分辨的接受,或者不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容易对一些偷懒的总结或者格式化的印象形成记忆,从而也变成我们情绪化的世界观。例如西方长久以来可能还认为中国人是留着辫子,带着很多封建习俗的,这和他们没真实的了解中国有关系,更大程度上也是受了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另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可能是泰国,人妖,可能不加思考的理解会觉得泰国遍地是人妖,或者说起泰国,第一印象是人妖,但是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或者一个非常陈旧的看法。

本书(《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就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详实的数据,为我们提出了很多种分辨事实的办法,以及如果才能不陷入到情绪世界,从而具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

书的结构

本书一开始其实抛出了13个关于事实的问题,这问题也正好是吸引人的地方,可能说一个人罔顾事实,或者说非常容易陷入情绪陷进,大多数受到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相信,然而这13个问题,正好证明了,了解事实和受到教育的程度无关,这些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回答也并不比大猩猩更好。而且人们的错误是系统性错误,所谓系统性错误就是,对于很多问题的答案,人们会相信这个世界是更加可怕,暴力以及没有希望的,而事实上,数据表明,世界在很多方式上要比人们普遍相信的情况好很多。为了克服这些刻板的影响,书中提出了一些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关于系统性错误,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虽然简单的总结来说,就是人们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影响了判断或者决策,但是形成这个情绪化的世界观的原因其实比较深刻。可能有长期受到的教育方式,以及长期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有一些看待问题的本能。

重点思考方式

避免一分为二

人们总是很自然的将事情一分为二,或者说非黑即白,这可能是人们面对复杂问题的一种简单解释的本能,但是这种认知会带上比较严重的情绪化色彩。这种认知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简化,但是这种简化也丢掉了太多信息。其实生活中很多信息都不自然的在运用这个认识,例如常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克服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大多数”,一分为二通常会在两者间建立一个比较极端化的鸿沟,但是事实上往往大多数都在两者的中间地带,如果对于某些统计,以及事实出现这种情况,那就需要小心了。一个可能的方式可能是将这个分类更加细一点,书中用了四类,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方式,但是对于理解问题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其实有些类似“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之类的分法。

避免直线思维

这个也是人类的一个本能,本能种人们愿意简单的去解释世界,例如线性模型。如果说看到过去的很多数据都是线性变化的,那人们倾向于认为未来也是线性变化的,但是实际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增长总是一个 S 型曲线。与之类似的其实还有“小数定律”,其实人们一直喜欢那种“掌控随机性”的游戏,例如买彩票等。其实这些都是在信息不全或者数据不全的情况下,开始做一些扩展的推想,而这些扩展往往会选择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就是直线形式。要避免这个思维,需要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现实世界有多种曲线形式,而往往有很少的东西是直线发展的。

避免情急生乱

情急生乱是说在一个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必须“立刻,马上”作出决定,而在这个情况下,其实作出的决定可能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很多事情就不是看上去那么“紧急”,其实都可以使用一些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好好解决,而不需要在信息不全,情绪放大的情况下作出一个“大刀阔斧”的选择。

其他

其他的一些还包括“恐惧本能”,“规模错觉”,“负面思维”,“以偏概全”,“归咎他人”,“命中注定”,“情急生乱”等一些情绪化的思维。例如我们往往过分关注“恐怖主义”,以及“飞机失事”等一些情况,从而放大了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占比,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书中也针对这些给出了一些实践有效的克服方法。

用数据而不是情绪来认识世界,是这个书的中心思想,但是数据也是可能骗人的,《简单统计学–如何识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本书里面就举出了很多利用数据,图表欺骗人的例子。当然养成一个科学的数据价值观和分析手段,是实事求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手段。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保持谦逊,随时能够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