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是一种生活态度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实很令人疑惑,因为未知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因此能达到“不惑”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种解释是,到四十时,人应该有自己的处事世界观和价值观,遇到的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在这个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得到一定的解释,这同样也很难。另一种解释是,到四十之后,那些搞不清楚的疑惑,就随他去了,也不去研究和探讨到底是怎么回事,闭上眼睛,把头埋在沙子里,看不见就是了。有趣的是,很多人在这个态度下,也能活的很好。《小王子》这本书里面对”大人的世界”有很精彩的描述,总是考虑后果,考虑是否有用,而忽略了本来的意义。

常言也说了,“活到老,学到老”,为什么要学,就是想把未知变成已知,就是要认真的活着,就是要弄明白为什么。实际上求知才应该是生活的主旋律,那些认为忽略问题就能达到“不惑”状态的人们,实际上是放弃了好奇心,放弃了求知欲,选择了妥协,无知无畏。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即时我们不去面对未知,但是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时候,很多时候也不是对这些东西很明了,而是保持了一贯的鸵鸟心态。例如大家都知道,理工科程序员等人们不爱打扮,常常不修边幅就出镜,而这是为什么?可能简单说起来,这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是偶然还是必然?再例如,大家都觉得,广东人对那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能吃,那为什么没有人说其他地方的人也这么吃?这种“吃”的文化又是怎么形成的?仔细一想,问题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答案就不那么显然了,很可能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些问题就是《一种观点,不一定对》这本书试图解答的。

答案那么重要么?

一方面可能会怀疑,答案有那么重要么?实际上,如果是修炼“不惑”状态,答案确实也没什么意义,毕竟,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终极问题都有了一个叫做“42”的答案。知道这个答案也确实没什么作用。但是,乐趣只存在于获取答案的过程中。为了得到 42 的解释,都需要制造一个地球来进行运算。即使无法自主的想办法去思考去求证这些常见问题的答案,阅读这些答案也能得到乐趣。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这些答案,作者参考了哪些资料,是从怎样的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才是答案的意义。例如对于“广东人什么都吃“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和地理原因,因此需要去查询历史记录,从文献记录里面找到,确实广东地区有”什么都吃“的传统,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文献里面也显示了,其他地区也有吃稀奇古怪的飞禽走兽的记录啊,为什么独独广东出名了?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这个说法的来源,除了历史地理因素,还有文化因素,因此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广东对待这些奇珍异宝的食物态度最为诚心,其他地区多数只有油炸等方式,只有广东人不遗余力的研发野味的吃法。各种美味上桌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菜式不仅随便吃吃,还吃成了一种文化。而进一步,这些文化的形成,又反过来是历史造就的。因此对于一个问题,能够翻来覆去,循着一个脉络来找到其本来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享受。

热闹的答案

实际上在本书之前,科学松鼠会出来了一本书《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这个书就更加神奇了,问到的全部是日常生活中更加司空见惯的问题,例如“沐浴露为什么挤出来都打圈圈?”,“泡茶时后,茶叶为什么有些上升,有些下降?”等等,这些问题,解释起来并不简单,有些甚至用到了高级的物理学例如流体力学等知识。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本书的理科姐妹篇。

其实这两本书主题都是“思考的乐趣”,读书过程中,享受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也希望自己,在不断的生活中,对万事万物也保持一份纯真的好奇心,多多思考。